遼甯省國防教育基金會-首頁

《國防教育》雜志刊發對遼甯省國防教育基金會專訪《有一苦叫七年

來源:未知    人氣:    發布時間:2018-10-01

 

有一苦叫七年之癢……

原創: 康發順 西北望順論

 

從2012年9月成立至今,遼甯省國防教育基金會作爲我國最早成立的國防教育基金會,已經曆了7個年頭。

 

對于這個基金會,許多人可能不陌生—民營企業家李淑芳出國旅遊遭遇當地政變,陷入絕望時在我國的撤僑行動中平安回國;深切感念國家強大對普通百姓尤其重要的她将家中準備購房的400萬元捐出,作爲籌建國防教育基金會的首筆資金;作爲這家基金會的理事長,她和基金會開展國防教育的事迹,先後被央視等多家媒體報道……

 

應該說,遼甯省國防教育基金會起步早、起點高,取得的社會成效大家有目共睹。但在曆經了萌芽期的沖動、破土期的激動之後,這家基金會也逐漸陷入了“七年之癢”。

 

“七年之癢”,是事物運行無從逆轉的周期率,還是爬坡上坎必須經曆的新陣痛;是自身肌體發生了難以破解的神經紊亂,還是輔助系統出現了無法回避的功能失調;是系統性矛盾,還是偶發性問題?

 

 “七年之癢” 

 

怎樣開藥方

能否祛病根

 

 

經費,基金會的命門

 

 

這是記者現場參加的一次活動——

 

老師在通過圖片講解怎樣認識軍人:分類簡述多媒體顯示屏上不同軍種的服裝顔色及裝備的标志性武器,讓孩子們辨别哪個軍種的軍人,再選擇長大後願意從事的軍種……

 

半個小時後,孩子們大多認識了不同服裝的軍人,各自選擇了自己以後可能服役的軍種—按選擇數量多少依次是:火箭軍、海軍、空軍、陸軍……

 

國防教育進幼兒園。這是記者以前态度存疑的活動。三五歲的小朋友,你怎麽給他搞教育?國防教育是個大課題,如何進入幼教課程?

 

觀摩遼甯省國防教育基金會、沈陽市教育專家協會在遼甯省政府機關幼兒園組織的這堂課後,記者心頭的“?”被拉直,心生慨歎:正當其時,尤其重要!

 

看看他們設置的課程主題:“十一”,我的祖國是中國;“五一”,我驕傲我是中國人;“七一”,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八一”,向解放軍叔叔阿姨緻敬。

 

其中,對小班必須内容的要求有:知道國旗的形狀和樣子,能夠在衆多旗幟中找到五星紅旗;了解祖國的地位,能夠像愛媽媽一樣愛祖國;聆聽并熟悉“國歌”的旋律……

 

國旗、國歌、國家……播下愛的種子,越早越好。有一位教育專家曾對記者說:

 

“對中學生、大學生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當然重要,但已經太晚,十三四歲前的啓蒙、開智階段是關鍵。”

 

再聯想許多人都熟悉的美國孩子在電視轉播足球賽播放美國國歌時認真敬禮的故事,記者對國防教育進幼兒園的重要性認識陡轉。

 

這是遼甯省國防教育基金會6年前就開始運籌的項目。

 

2012年初,李淑芳将“國防教育進校園”列爲基金會重點項目向國家教育部申報課題,其主持的《國防教育進課堂理論與實踐的研究》課題被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終身學習專業委員會重點課題《市民終身學習能力建設的路徑、策略與保障機制研究》列爲子課題、試驗項目。

 

今年4月,項目在曆經千辛萬苦後終于獲批開題,活動在包括省直幼兒園在内的多所學校、幼兒園逐步推進。

 

問題來了:經費從哪出?

 

項目經費數額有限,甚至難以維系研發支出。而這一活動,性質特别、牽涉面廣,卻必須在不募集資金、不用企業贊助的狀态下開展。

 

當初,合作單位聽說是基金會牽頭,自然會考慮其後的資金支撐。沒有經費的活動勢呈騎虎,如何推進?

 

全國首例,非常重要,特别及時,但爲什麽推動起來如此之難?再困難也得幹。李淑芳多方打聽,在了解到北京某教育科技公司可以研發課程課件後,先後5次進京與該公司協商。

 

最終,她的熱忱感動了公司領導,獲得了先期經費投入支持并簽訂戰略聯盟合作協議。

 

接着,她又與沈陽市專家教育協會一起走進幼兒園,确定了7家承擔試點任務幼兒園。“幼教活動貴在精細,也難在精細。能夠走到這一步,我理解李大姐有多苦!”省直機關幼兒園園長陶茹對記者說。

 

基金會的工作人員舉了個例子,參與大型活動,他們配合幾台大轎車。車好說,李淑芳放下身段找其女兒自己經營的公司協調,但長途出車,油耗、司機的勞務費、誤餐費,等等,就隻能靠“家底費”了。

 

所以,李淑芳當初拿出的那筆錢,已陸續支出了一大部分,導緻基金會包括零星的個人捐資在内的基金,如果沒有她個人協調注資,已經很難保證基數。

 

爲此,李淑芳個人從不拿基金會一分錢的工資,包括外出調研、考察、聯系項目的差旅費、餐費等也從不在基金會報銷……

 

對于國防教育基金會,記者的理解是這樣的:将社會閑散的、願意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的經費聚攏起來,通過合規合法的形式釋放國防教育效應。換言之,不承擔募集資金功能的基金會開展國防教育,與其他社會組織别無二緻。

 

坐等“輸血”不如主動“造血”。他們請來了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商業大咖、經濟專家等智庫團隊來破解經費上的瓶頸,經過一番讨論,給出了“金點子”:

 

在法規政策允許的前提下,拉動社會資源共同參與國防教育,形成國防教育聯盟,解決企業需求,使公益與産業有益結合,公益産生企業資本,再回饋基金會。

 

以此爲基金會“造血”,形成良性循環,讓基金會在組織國防教育活動時,經費可以有所作爲。

 

雪球,如果靜置于陽光下,隻能越來越小直到消失。雪球變大,需要長長的斜坡和足夠的濕雪,需要不停地滾動;雪球越大,效能越強。

 

人才,社會組織的軟肋

 

“21世紀最缺的是什麽?人才!”電影《天下無賊》裏的這句對白,相信許多人還記得。一語成谶。新世紀已走過了近20年,在我們的傳統甚至創新領域的許多環節,仍在上演着現實版的憂患人才的诙諧劇。

 

而這,也是遼甯省國防教育基金會最不願觸及的痛點。

 

甘肅省有一名退役軍官,熱心國防教育事業數十年,利用業餘時間收集整理國防教育相關資料,抵押了自己的房産、籌資80餘萬元,編寫出版了一部綜合類《國防教育知識手冊》,并創辦了國防教育微信公衆号、微博等國防教育宣傳新媒體,成爲有一定影響的國防教育行家。

 

當他了解到李淑芳和基金會的事迹後,提出了互動的願望,并專程趕到沈陽。然而,李淑芳有心無力,隻能多買些他的書……

 

臨别之際,他們相對語噎。淚千行!

 

C君是遠近聞名的大型演出的導演,前兩年從部隊退役。

 

在基金會組織的慰問老幹部演出活動中,他聽說了李淑芳傾心盡力開展國防教育的事迹,感動之餘,遂萌發伸出援手的想法。天降一員戰将,李淑芳喜出望外。

 

C君做事,從來自帶能量,且不說他的導演身份,單說他退役前一直在軍以上機關工作的經曆,就應該清晰在這個領域他可以釋放多麽大的能量。

 

從大連到沈陽後,他吃住在條件簡陋的招待所,忙起來經常一個月才能回家一趟。今年6月,兒子高考,正趕上基金會組織“傳承紅色基因,彙聚強軍力量”主題教育系列活動,直到高考當天他才到家。

 

作爲資深導演,很多大型節目都曾力邀他去做策劃和導演,而且待遇豐厚,但爲了避免與基金會工作沖突,他能推的都推掉。

 

在基金會,人們常稱他“C導”“C大校”,但對外,他的稱謂隻能是:志願者。

 

志願者,基本上是這家基金會的工作人員的工作性質。因爲,基金會從創辦至今未給任何一個人開過工資。在這裏,無論對任何人給予任何聘職,基本上都是虛的—不能享受任何待遇。所以,記者采訪過程中,問及相關人員的相關職稱,得到的回答大多是:志願者。

 

也有特殊的,那是李淑芳專門請來從事國防教育專職工作的。比如,退役士兵、自主擇業軍官,他們身後有一家老小,需要一份收入維系家庭。他們的工資,李淑芳請女兒名下公司負擔。

 

算起來,近些年,差不多有10多位基金會工作人員的工資是這樣開銷的。當然,他們的工資水平都不算高;慕名來到這裏,他們也都不是爲了高收入。

 

人才,是基金會的定盤星。爲了穩定隊伍,李淑芳預想在前:讓女兒思想準入—基金會參加慰問西藏官兵、國防教育走邊關活動,她力邀女兒參加,使其在耳濡目染中感悟基金會的國防教育工作。

 

人才,是第一資源。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将“深化國防教育改革”作爲專項改革任務作出部署;習主席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我們的軍隊是人民軍隊,我們的國防是全民國防。深化國防教育改革,提升國防教育水平,強化全民國防意識,我們的這支隊伍離不開人才。

 

參與全民國防教育活動的社會組織的人才怎麽引進,如何用好,怎樣留住,2016年8月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改革社會組織管理制度促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的意見》已有明确條文。

 

加強黨的領導,讓想幹事能幹事的幹成事,應該是我們的人才隊伍建設的導向;社會組織是服務社會的重要力量,人才成長空間很大。

 

全民國防教育是個大舞台。這個舞台,離不開演員,尤其是優秀演員;這個舞台,離不開掌聲,尤其是多方互動互促。

 

服務,需要多維審思

 

“我今天來不是演才藝的,因爲我不會唱歌也從來沒上過舞台。但是,作爲省級國防教育基金會,我們是全國第一家。我就是想通過我們的努力,發動在座的每一位,跟我共同關心國防、熱愛國防、建設國防、保衛國防!大家說好不好?”這是李淑芳今年初在中央電視台《黃金100秒》錄制現場的結束語。電視裏,聽她講述自己的故事,現場觀衆紛紛拭淚。

 

李淑芳和遼甯省國防教育基金會的故事還有很多——

 

《遼甯記憶》,一部全景式反映東北人民抗日鬥争曆史的書籍。配合有關部門走遍全省,搜集了大量的珍貴史料,在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之際,資助出版了這部難得的國防教育教材。

 

貫徹“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讓軍人成爲全社會最尊崇的職業”的重要精神,配合遼甯電視台,在《家的味道》欄目對老紅軍餘新元、抗戰老戰士呂品等革命前輩進行集中宣傳;與培訓機構協作,爲退役軍人就業創業進行定單式培訓、定向式推介;參與沈陽市“三引三回”活動,幫助退役軍人尋找更多發展機遇,全力投入,真誠服務。

 

開設《遼海講壇》《盛京講壇》,舉辦國防知識講座、軍旅文化講座,組織講師團深入130餘所大學作國防教育報告;邀請省内書畫家搞筆會義賣,請《人民日報》駐16個國家共28家海外版媒體來沈陽采風、參觀沈陽二戰盟軍戰俘營;開展群衆性紅色詩歌朗誦會、革命歌曲演唱會。

 

常年開展國防教育進機關、進學校等“六進”活動,讓國防教育滲透到每一個“指揮中樞”“神經末梢”“關鍵部位”。拿出專項資金,組建文藝演出隊,連續3年赴省内14個城市42所高校進行征兵宣傳巡回演出,極大調動了大學生參軍報國熱情。

 

會同軍地有關單位聯合進行“慰問駐藏遼甯官兵”“名廚走邊防”“走進東極、情系國防”等系列擁軍服務活動,兩進西藏,三下海島,足迹遍布11個省份,行程31900多公裏。

 

……

 

配合、協同、參與,隻要受領任務,就要在主管單位的領導、國防教育辦公室的指導下做成做好。

 

都說李淑芳有情懷,但少有人知道她心頭的酸楚。經費、人才,夠難的吧?其實,這個基金會還有一難:辦公地點—成立以來,囿于經費之困不得不先後4次搬家。頻繁更換工作場地,導緻有些人提出疑問,說基金會是做國防教育事業的一個社會性公益組織,這樣的遊動狀态和其從事的工作不相符,也和基金會的初衷不相符。

 

國防教育基金會服務全民國防教育,需要政府支持、群衆響應、社會關注。

 

“推進國防教育社會化,是貫徹黨的十九大關于增強全民國防觀念、提高全民國防意識的重要抓手和方法。

 

推進國防教育社會化,需要社會組織的廣泛參與。黨委、政府重不重視社會組織參與國防教育,是體現真抓實幹的試金石。

 

上海市對國防教育社會化十分重視。去年,我們舉辦慶祝建軍90周年‘軍旗爲什麽這樣紅’系列報告會,市委組織部,依托所屬黨建服務中心平台向全市3萬家黨支部發出通知,号召全市30萬黨員同步收聽收看;

 

我們組織的紀念建軍90周年大型書畫藝術展,市委宣傳部不僅在場地上給予免費,還下撥90萬元經費用于我們開展國防教育;

 

上海市國防教育辦公室撥出30萬元經費,支持我們開展國防教育……”

 

這是記者電話采訪上海市國防教育基金會秘書長詹廣泉的記錄。電話那頭,詹廣泉對社會組織參與國防教育的明天如此評價:“陽光燦爛!”

 

在遼甯,記者還與曾任該省社科聯領導的一位長者有過近3小時的對話。他對李淑芳的評價是:人可靠,有情懷;講政治,懂規矩;有愛心,有擔當。他認爲,做了大量公益事業的社會組織應該給予一定的扶持和支持;政府服務功能,可以在社會組織參與國防教育工作中有所體現。

 

立足全局,服務大局,管之依法,管之有效,以管促建,可能是政府服務的重要内容。在黨和政府領導下的社會組織服務全民國防教育,需要這樣的推動力。

 

錦上添花,好事辦好,是作爲;雪中送炭,共纾難題,也是作爲。

 

“長子情懷,忠誠擔當,創新實幹,奮鬥自強。”

 

新的遼甯精神,昭示着新遼甯的新未來。


責任編輯:nz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