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甯省國防教育基金會-首頁

徐文濤,一個滿腔熱血的共産黨人

來源:未知    人氣:    發布時間:2017-10-26

                    徐文濤,一個滿腔熱血的共産黨人                 

  序言

    著名記者關捷老師是遼甯省國防教育基金會高級講師。近日由他撰寫的重文《一個真心共産黨人的沸騰熱血》長篇通訊,七月一日在沈陽日報刊出。該文生動記載了遼甯省國防教育基金會講師團團長徐文濤的事迹。現轉載如下。
                             一個真心共産黨人的沸騰熱血
                                         關捷
    最近,爲紀念建黨95周年,在遼甯省社科聯和遼甯省國防教育基金會的支持下,徐文濤大校編輯制作了《複興之路壯麗畫卷》百幅圖片展,在沈陽古玩城及沈北大學城陳列多日,各界反響強烈。這個展覽将黨的九十五年曆史劃分爲八個題目,即孕育、誕生、苦鬥、脊梁、解放、探索、改革、逐夢。曆史節點清晰,語言簡煉,內涵豐富。每張展闆隻有一幅經典曆史油畫或照片,配以四個字的題目和言簡意駭的說明。美觀、易懂、易記。爲搞好這個展覽,徐文濤研讀了上千萬字的黨史軍史資料。拜谒了上海、廣州、南昌、武漢、北京、井崗山、延安、西柏坡等紅色遺址。這個展覽從5月13日啓動,将持續至年底。
    徐文濤高大清瘦,目光灼灼。他一開口,就令人震驚,全部是黨和國家民族的前途和命運,他讴歌光明,滿腔熱情,他痛罵腐敗,義憤填膺。他是解放軍 的大校,更是心懷天下的仁義志士。
    徐文濤,1951年出生,1970年入伍,1973年入黨。2004年以來,他把紅色曆史當學問來潛心研究,把以史育人當神聖使命來真心踐行,不斷釋放強國強軍的正能量,受到軍内外各界的好評。
     深情壘起紅色豐碑
    2004年11月,徐文濤提前辭去二分部副部長,承擔起建後勤史館任務。當時,既缺人缺錢缺物,又無現成的經驗可借鑒。但是,徐文濤作爲一個後勤老戰士決心要以赤子情懷,把史館建成一個共産黨員的精品工程。爲此,他放棄了一切節假日,既當館長又兼編輯、設計師、工程師和文物征集員。白天,他走訪老幹部、調查研究、搜集文物。夜間,讀書思考、撰寫布展大綱。每天隻能睡幾個小時的覺。
    爲查實一份史料,天黑了,被人鎖在了資料室裏。爲了查證一個人物,他挨家挨戶走訪當年在軍區後勤部工作過的老首長。爲收藏一件文物,他磨破了嘴皮子。爲查證1945年我軍接受日軍532倉庫的準确位置,他在三年中詢問了數百人。爲驗證史館内容的準确性和陳展的藝術性,他四處求教,最終感動得一個又一個權威人士來史館指導。
    到了2006年8月,僅用一年半時間,徐文濤就将原機關食堂改建成了全軍第一座戰區級的後勤史館,創造了建館速度最快、花錢最少、效果最好的奇迹。
    現在北部戰區的後勤史館已成爲遼甯省暨沈陽市的國防教育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中央軍委各總部、空軍和4個大軍區聯勤部及數十個單位都來學習建館的模式和經驗,并都聘請徐文濤爲史館建設顧問。
     激情傳播紅色精神
    後勤史館開館10年來,雖然隻有一個館長一個兵,但堅持做到全天候開放,零拒絕觀衆。隻要來了觀衆,徐文濤就激情迸發,開始演講。無論是幾百人的團體,還是一兩個人,他都親自講解,他的追求是,甯講萬言史,不冷一人心。徐文濤認爲,感動一個人就能感動一個家庭,感動一個領導,就能感動一個單位,感動一個是一個。
    在當今社會,人們的價值觀多元化,信仰迷失,道德缺失,誠信喪失,需要千萬個人重塑社會良好風尚。他有一番精僻的金句令人感慨,他說:“中國人的信仰是不能死機的,紅色的精神是不能失聯的。雖然,我不能改變整個社會,但我可以做一根火柴,用滿腔的激情,滿腹的才情點燃每個觀衆心中的聖火,将人們的信仰激活,達成共識,引起共鳴,形成共振。”爲達到這個追求,徐文濤不斷地給自己充電。現在,人們心浮氣躁,很難靜下心來閱讀經典,熱衷于看微信,傳段子,這樣下去會世風日下。在中國五千年文明史上,楚有辭,漢有賦,唐有詩,宋有詞,元有曲,明清有小說,我們這個時代,不應該隻有段子和小品。
    徐文濤要求自己,每天至少閱讀2萬字的經典和書報,并堅持剪報、作筆記。他認爲隻有自己學好了,才能給廣大觀衆講得好。
    十多年來,他研讀了上億字的中國近代史及黨史軍史資料,并大量積累有關教育、文學、藝術、演講等方面的知識。還拜谒幾十處革命聖地,行程數萬裏,努力豐富自己的閱曆。
    每次的講解,都要一兩個小時,有時一天要講好幾場,累得徐文濤口幹舌燥,但是,他隻要聽到觀衆熱烈的掌聲,内心就充滿了快樂。他就會對自己下令:“老徐,你給我往前沖!”目前,徐文濤已爲10萬餘名觀衆講解了1500多場,收到心得、留言和來信上萬份。
    大學生王嘯在參觀後寫道:“徐館長啓迪了我們居安思危,啓示了我們落後就要挨打,啓發了我們發展才能進步,啓蒙了我們對于國防事業的熱愛。”北京移動公司的總裁何甯留言:“共産黨偉大!解放軍偉大!”徐文濤被觀衆譽爲全國年齡最大,級别最高,最有魅力的講解員。後勤史館被評爲沈陽市最受觀衆歡迎的博物館。2010年徐文濤被評爲感動沈陽十大人物,2011年被評爲遼甯省道德模範和軍區學雷鋒标兵,榮獲金質榮譽章。
    十多年來,徐文濤還先後舉辦了紀念東北解放60周年、抗美援朝作戰60周年等8個大型專題展覽,精心制作了20多個媒體教育課件。徐文濤身患高血壓和糖尿病,經常是忙起來就忘了打針吃藥。每次住院,打完滴流就回館工作。90歲的老父親兩次做截肢手術,徐文濤都隻在手術當天侍候在床前,然後,他委托家人照顧父親,盡快趕回史館工作。有些學校平時上課,隻能星期日來參觀,徐文濤就放棄個人休息。對主動上門來接受紅色教育的人,一個也不能拒絕。
    徐文濤還自覺地踐行興黨強軍之責,組織成立了聯勤部文化服務小分隊,到各部隊宣講我黨我軍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徐文濤已連續5年冒着嚴寒到聯勤部各新兵營授課,幫助一萬多名新戰士打牢愛崗敬業的思想基礎。大學生新兵邢有福寫道: “這節課聽着像演講,比聽評書都過瘾,很解渴。老館長語言生動,幽默诙諧,但不失慷慨激昂,給人啓迪,給人震撼,給人力量”。2分部新兵營教導員李耀東說:“聽了館長一堂課,800新兵都可以上戰場了。”
    現在徐文濤已被17個部隊單位和9所地方學校聘爲名譽校長或客座教授、德育輔導員,并經常受邀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徐文濤認爲,每一個職位,都是傳播紅色精神的陣地。每一次活動,都是傳播紅色精神的機會。所以,再忙再累徐文濤都認真對待,積極參加。
    開館以來,經常有各方面的人士來查閱史料,尋求各種幫助。徐文濤堅持來者不拒,有求必應,讓每個人都懷着希望來,帶着感動走。
    高鵬萬是抗聯老戰士,1950年病故。省委黨史政策部門建議評高鵬萬同志爲烈士。可是,他最後任職的單位無法查實,這讓大家很爲難。省委黨史部門聽說後,就介紹高鵬萬的女兒來到後勤史館。徐文濤經認真查閱史料,初步确認高鵬萬在後勤服務時所在部隊首長姓名,爲給這位抗聯老戰士落實名分奠定了基礎。高鵬萬的女兒有一段留言很是感人,她說,我不知說什麽才能表達感激之情,送來茅台酒表示謝意,可徐館長說什麽也不肯收。他說要謝就謝共産黨,我們黨是不會忘記那些爲革命作出貢獻的人的。
    2008年冬天,黑龍江省雙城市的退休老工人劉廷久來找徐文濤。劉廷久在抗美援朝戰争期間,曾是我軍需工廠的工人,當年因爲生産成績突出,被評爲勞模。按照優撫政策,他每月可享受80元生活補貼。這位老人家在農村,4個兒子都下崗了,這80元,對他很重要。老人家找到徐文濤,想看看能不能查到他50多年前所在軍工廠單位屬性,級别。徐文濤聽了,當即說:“老人家,别着急,我幫你。”他經過認真查找軍需工廠變遷的曆史資料,終于找到這位老軍工原先的所在軍工廠。查證後,徐文濤又從自己錢包裏拿出200元錢給老人做路費,老人眼含淚花返回了雙城。第二天,電話裏傳來老人的喜訊,黑龍江省總工會已經給他辦理了優撫事宜。老人喃喃自語:“還是共産黨好!解放軍好!”
    2010年冬天的一個上午,門衛打來電話,說從黑龍江來個人。徐文濤走到門衛一看,原來是一個衣衫褴褛,身高不足1.4米的人。一番交談之後,徐文濤得知他是在哈爾濱軍區有個後勤史館,想來查找解放戰争時在東北後勤三分部工作的大伯父的曆史情況。徐文濤把他帶到史館,認真給他講解,幫他找資料,又派車送到汽車站,感動得他熱淚盈眶。回去後,這個人經常給徐文濤打電話問候,還幫徐文濤收集到了一分部第一任部長的傳記。徐文濤感到,一個共産黨員能給老百姓辦件好事,讓老百姓說共産黨好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2011年2月9日,《人民日報》要聞版報道了徐文濤的事迹,并在評論中寫道:徐文濤把塵封已久的曆史變成鮮活的教材,把許多人不願意做的工作做出了價值。
    2011年6月17日,原中央軍委委員、總後勤部部長廖錫龍曾批示:“徐文濤同志始終堅持我軍後勤全心全意爲官兵服務的宗旨,他始終堅持我軍後勤要保障部隊打赢戰争的使命,他始終堅持我軍後勤要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他始終堅持我軍後勤工作不能落後于其他工作的精神狀态。”
     真情堅守紅色家園
    2011年底,軍區給徐文濤下了退休命令。有些戰友看徐文濤還沒等晉上4級就退下來,都替他惋惜,勸他别幹史館的事了。老伴也希望他幫她在家帶孩子。社會上,有的單位以月薪2萬,聘他去做文化工程。徐文濤想,一個共産黨員應無條件地服從組織的需要。級别高低,錢多錢少都是身外物。
    2012年5月,徐文濤剛處理完老父親的後事,就踏上了尋訪紅軍萬裏長征的征途,曆時一個月,行程一萬二千公裏,親身體驗了長征精神。2012年7月1日早晨,女兒作剖腹産手術,徐文濤把女兒送進手術室後,就趕到了史館,爲百名大學生講解黨史軍史,舉行入黨儀式。黨的“十八”大召開以後,徐文濤積極參加遼甯省和軍隊宣講團,日夜奮戰十餘天,寫了近萬字的演講稿,與郭明義、周恩義、邵春亮三位全國道德模範同台宣講“十八”大精神。徐文濤爲軍内外各界做了40餘場宣講,直接聽衆達2萬餘人。他常常是一天要走兩個城市,有時一天講3場。
2013年9月2 6日下午,徐文濤爲遼陽市委黨校講了3小時,下課以後,他又回機關參加迎國慶文藝晚會彩排。由于勞累過度,半夜突發前列腺炎尿潴留,到總醫院插上了尿管。第二天,本該卧床休息,可爲了不影響正式演出,他忍着痛苦堅持帶着尿袋登台排練演出一天。
    2015年11月,爲宣傳國家全面改革的路線圖和時間表,徐文濤連續加班兩周,精心準備了《深刻理解全會精神,積極擁護全面改革》的多媒體課,冒着風雪嚴寒,連續轉戰東三省爲部隊宣講10場。12月12日晚上,乘火車去齊齊哈爾,第二天,他分别給203醫院和齊齊哈爾軍械倉庫、油料倉庫講了三場,直到晚上10點多才休息。
    人們說,徐文濤的演講是精神的盛筵。每一場都是掌聲不息。動情處,徐文濤常眼含淚花;緬懷時,徐文濤往往神情凝重;講到勝利,徐文濤激情四射;講到挫折,徐文濤又聲音低沉。一篇800多字的“後勤史館賦”他倒背如流、聲情并茂。有人感歎,這個年過六旬,頭發花白的大校,這種充沛的感情,抑揚頓挫的本領是從哪裏來的?熟悉他的領導和同志們,給了兩方面解讀。一是說他這個人好學。經常手不釋卷,凡是讓他眼睛爲之一亮的知識,例如一句話、一段文字、一幅照片,他都會立刻興奮起來,如獲珍寶。二是說,他是個老後勤,在後勤戰線上工作近40年。曆任過教員、幹事、參謀、秘書,醫院副院長、分部參謀長、副部長等職,他非常熟悉後勤的曆史和現狀,豐富的後勤工作經曆成就了他。應該說兩種解讀都有道理,但似乎又都沒有說到根兒上。俗話說,言爲心聲。他如此動情的解說,歸根結底,是一種精神的外化。
    徐文濤自己說,我出身世代農民,是黨的培養才成就了我今天的事業,改變了我的命運。人應該知恩知足更知責。我非常感謝聯勤部黨委給他一個發揮餘熱、展示才華、服務部隊、奉獻社會的平台。現在我隻有一個想法,就是要做一個愛國主義教育的模範,爲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作出我的貢獻。
    今年4月份以來,爲慶祝建黨95周年的大型紀念活動,徐文濤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入手,從曆史與現實的對接上,将我黨我軍在民主革命時期形成的六種革命精神和習主席的系列重要講話融會貫通。爲此,他連續加班一周,有三天幹到淩晨12點。在爲軍地4000人作的8次演講中,徐文濤把習主席的系列重要講話概括成五個一:要一面旗幟(馬列主義)不能變,一條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走到底,一個核心(共産黨)不動搖,一個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普及、一個标準(戰鬥力)抓強軍、一個籠子(反腐倡廉)要紮牢。聽衆們普遍感到形象直觀、易懂易記。
    在講課中,每當徐文濤爲大家聲情并茂地朗誦《共産黨宣言》的部分章節和方志敏烈士《可愛的中國》時,大家都報以熱烈的鼓掌。人們紛紛說:“好久了,我聽不到這樣莊嚴的聲音。從徐大校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真心共産黨的沸騰熱血。”
責任編輯:liuweifeng